認識社區之「瞓得落咩」
之前報名做樂施之友, 係想畀家姐心透過參與唔同活動知道呢個世界有好多人無佢咁幸運,希望佢哋珍惜自己所有之餘亦諗下點樣幫人。 早兩日收到佢哋有一個活動叫做「瞓得落咩」 探訪劏房户, 趁星期日唔駛interview 就同家姐心報名參加。
唔講唔知,現時全港共有92,700間劏房,劏房居民超過20萬人。 之前一路都係睇電視去認識劏房,都驚環境會好惡劣,所以上去之前都同 心心做定心理準備。
今日午飯後就同心心去到合辦團體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 位於旺角嘅辦公室。辦公室位於工廈,因為租金比較便宜。 呢個團體同其他四五個唔同嘅社區組織合租呢個地方。呢樣都反映咗一件事: 其實政府對於一啲幫助弱勢社群嘅民間團體係咪可以有多一啲嘅支援呢?
正式講今日嘅活動,我哋一行有15個人,由最細嘅家姐到大概四五十歲都有。有一家大細,有唔識講廣東話嘅內地大學生,亦有喺外國放假返嚟香港探親連廣東話都講唔正兼唔知咩叫綜緩嘅哥哥,證明有心人係從四方八面嚟嘅。主持人Naomi 係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嘅一員,佢首先同我哋做咗個簡短嘅介紹,提醒我哋陣間見做探訪嘅時候要注意嘅地方,亦引導我哋可能有興趣嘅topic例如受訪者嘅家庭狀況,經濟,仲有平時一啲我哋覺得理所當然嘅範疇例如教育,醫療等...究竟基層嘅一群面對緊嘅係啲乜嘢困難呢?
由中心行大概五分鐘就去到我地被派嘅一個劏房戶。裏面住左一個年輕嘅媽媽同埋佢五個月大嘅囡囡,因為要湊小朋友關係,呢位媽咪冇得出去做嘢,只有靠綜援。租金水電費佔家庭總收入大概七成,目測環境雖然冇電視見到嘅咁極端,但亦較為現實。成個面談嘅過程大概45分鐘,家姐心問嘅問題係簡單直接嘅,例如 有冇地方擺玩具,幾耐可以買一次新衫; 大人會問關於社會支援,例如病嘅時候會點做,湊小朋友可以搵啲咩人幫手,附近治安/環境適唔適合小朋友等; 而呢位媽媽都問番我地好多問題,關於照顧小朋友成長/教育等。
傾完計之後我哋返去中心做debriefing。 Naomi姐姐叫小朋友嘗試畫出頭先見到嘅景象,再同大人傾下香港貧窮嘅結構性成因同埋有咩建議改善,當中有好多令我自己自省嘅部分。
或者有人會問一個五歲人仔究竟明白幾多?我會覺得成個討論裏面哪怕佢只係明白兩成,都係一個起步。而最簡單地我想佢明白,自己其實係屬於幸福嘅一群,好多嘢亦唔係必然,我地亦有責任去瞭解同幫助社會上有需要嘅人。當然我自己大人大姐第一次去劏房,都會問自己有啲乜嘢我哋可以做好啲,例如用自己嘅時間 對資源比較缺乏嘅一群多啲關心同支援? 當有關於改善貧窮嘅議題嘅時候我哋多啲發聲(那怕只是簽個名)? 買嘢嘅時候幫襯小店? 我信只要大家行多一小步,都可以令我地嘅家變得更好!
留言
張貼留言